HIT社会学讲座——刘少杰教授 《网络化时代的新经验基础与社会学研究的观念变革》

发布者:刘毅发布时间:2020-10-12浏览次数:1144

2020年10月10日下午14:00,应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社会学系系主任郑中玉副教授邀请,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少杰教授于腾讯会议展开在线讲座——《网络化时代的新经验基础与社会学研究的观念变革》,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白淑英教授作为会议主持人,与会师生超过250余人。

讲座主要以社会学的经验论立场与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新经验以及对社会学研究观念变革为主题。

在讲座的开始,刘少杰教授介绍了社会学的经验论立场,指出其具有有历史性和相对性:首先,社会学的经验论立场是工业社会兴起与发展中的产物;其次,社会学立足和面对的经验是物质生产的经验;最后,社会学的经验论是在特定时间和地点中的经验。随后介绍了介绍了社会学经验论的多种研究方式,包括经迪尔凯姆、马林诺夫斯基等人形成的的人类学地方经验研究方式、经芝加哥学派形成的结构论的经验分析方式、经韦伯等人形成的理解论的经验解释方式、经胡塞尔、梅洛·庞蒂、福柯、布迪厄等人形成的现象学的经验研究方式,刘少杰教授指出,实际上经验是客观事实和主观体验的统一。结合国内社会学发展,刘少杰教授对中国社会学从西方移植而来的经验论立场和方法展开讲解,进而提出经验的概念辨析,从作为社会事实的经验、作为实践过程的经验、作为实践和事实统一的经验三个方面展开,最后提出中国社会缺乏地方经验论和结构经验论的反思性经验概念。

对于当下的网络化时代,刘少杰教授指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各种称为的实质是信息化,是以信息为生产对象、主要资源和支配权力的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新经验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互联网活动而形成的超越地方空间的经验,也可称之为:缺场经验、脱域经验、网络经验。在对网络经验和地方经验比较中提出网络经验的新特点:缺场性、脱域性、流动性、间接性、传递性、无边界、更新性、不确定性。

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新经验,刘少杰教授倡导社会学研究观念变革,从以新经验为研究基础和研究对象的必要性、以新经验为基础社会学研究方式转变的必然性、以新经验为基础展开社会学研究的新视野与新追求三方面展开论述,社会学研究应该立足于新经验、面对新经验,在与新经验的紧密联系中研究传统经验。

刘少杰教授的讲座见解独到,对社会学经验研究在网络化时代下前进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引发了师生对信息化经验研究的关注。讲座尾声,大家积极互动,刘少杰教授和与会师生就新经验的方法应用问题展开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