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郑也夫教授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者:胡孟琪发布时间:2018-11-27浏览次数:1334

914日晚630,正心楼226教室,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郑也夫教授讲座“科技发展中,我们聪明了,还是傻了”正式开始,来自我校人文学院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部分其他院系的同学享受了一场思想的盛宴。

离讲座开始还有近20分钟,能容纳100多人的226教室就已座无虚席,部分来晚的同学只能从隔壁教室搬来桌椅,临时增加座位。

本场讲座得到校研究生院的资助,讲座由社会学系尹海洁教授主持。尹海洁教授首先介绍了郑也夫教授的学术简历。郑也夫教授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对教育社会学、消费社会学、社会问题等领域有深入研究,撰写的《代价论》、《信任论》、《后物欲时代的来临》、《吾国教育病理》、《文明是副产品》等专著影响深远,对当代中国社会热点问题有着敏锐而深刻的认识与剖析,在公众中享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力。

在时长近一个半小时的演讲中,郑也夫教授对科技发展对人类智力的影响进行了精彩分析。郑也夫教授认为,科技发展毫无疑问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生活的质量;但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多数成员的智能是提升了还是下降了,是扑朔迷离、似有疑问、并不乐观的问题。他指出,农业时代多数人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是多面手。现代社会工业制成品的先进性使人们觉得农业落后,其实工厂劳动未必比农活复杂。农产品完全靠每个农民的技艺,而工业品更依靠少数人的设计。初期的工业还是机器与手艺的结合,而在晚期工业中劳动变得简单,机器人甚至正日益取代工人。在分析科技发展与军事工业的关系时,郑也夫教授指出,过去的战争靠全体武士的斗志和武艺,而当代的战争则依靠军事工业中的少数研发者。在现代文明中,生产力和战斗力得到提升,但它依靠的是少数人。郑也夫教授认为,在未来,机器人可以完成大部分生产,多数人将从生产岗位退出;而有史以来人类大多数成员的智能主要在生产中得到开发;脱离了生产,人类的智能面临退化的威胁。

通过对古典文明的梳理,郑也夫教授指出,在古代,不事生产的贵族中的一部分人将精力放在从事高雅的文化娱乐活动上,从事文史哲思考,专事琴棋书画实践;这些智力活动劳心劳力,需要个体从事深入思考,切磋技艺;而与古代相比,以休闲、松弛为特征的当代娱乐在智力活动的深度上,相形见绌;电子媒体的出现,使人们的阅读面临碎片化趋势,对读者的精力和智慧投入的要求极大降低,与古代人类阅读时的智力挑战无法同日而语。郑也夫教授强调,古典时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导社会精英如何生活,而近代教育的核心则是教导全体受教者如何生产。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代社会的生产更依赖少数科技人员的研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当代教育仍旧停留在工业时代初期,将全体受教育者当作生产者来培养、只教生产、不教生活,必然对人类的未来带来危机与挑战。

演讲完成后,讲座进入对话环节。在近一个小时时间内,郑也夫教授耐心、细致、风趣、机智地回答了同学提出的问题,回题涉及人类科技的发展趋势、社会科学研究的使命、当代中国社会热点等问题。

整场讲座气氛热烈,轻松诙谐,发人深省,给人启迪。